中国绿色食品2008上海博览会获得了圆满成功




2008年12月8日中国绿色食品2008上海博览会落下帷幕,王建平副主任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在农业部、上海市政府和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国内外参展商、采购商的积极参与下,经过绿博会组委会和各省、市、自治区参展团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中国绿色食品2008上海博览会获得了圆满成功。”
谈到关于展会取得的重要成果他说:
“中国绿色食品2008上海绿色食品博览会,是绿色食品事业开创以来举办的第九届全国性绿色食品专业博览会。本届博览会是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形势下展开的。各地高度重视,精心筹备,科学组织,扎实工作,有力地保证了本届绿博会的成功举办。总的看,与往届相比,本届绿博会无论是展会形象、社会影响,还是专业水平、贸易成果均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取得的重要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扩大了绿色食品产业的影响
本届博览会继续突出“展示成果、促进贸易”的主题,面向广大消费者、中外采购商以及国外相关机构和国际有关组织,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水平、质量和成果,展现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优势、潜力和空间。本届博览会,在上海农展馆319个展位上,全国32个省(区、市)的37个绿色食品管理机构组织了681家绿色食品企业的3000多种绿色食品产品进行了展示、交易和现场销售。大商集团、上海商业连锁协会集团等以及来自韩国、日本等国家的上千家中外采购商到展会洽谈采购。
促进了绿色食品贸易
根据展会组委会的统计,本届博览会总交易额59.5亿元,其中,签约额14.2亿元,意向金额45亿元,现场零售额2425万元。本届绿博会在C馆专门设立采购商专区,采购商专区在本次绿博会期间共签约11.5亿元人民币。同时本届绿博会还签订经贸与技术投资合作意向项目287个,其中吉林省绿色农产品推介及项目签约会共签约17个项目,签约金额16.54亿元。这些贸易成果,充分体现了绿色食品整体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绿色食品流通贸易蕴藏的巨大商机,以及绿色食品优质优价的市场效应。同时,在扩大内需的形势下,绿博会对引导消费,增强农产品市场拉动力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交流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经验
借助绿博会,通过多种形式,各地绿色食品企业之间、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与经营企业之间、绿色食品管理机构之间相互交流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经验。绿博会期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APEC科技发展基金支持下,举办了“亚太地区绿色食品与现代农业国际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20位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围绕“绿色食品与现代农业”的主题,从理论、政策、技术层面,从多元化的角度,深入研讨了绿色食品与现代农业的关系,并与从事绿色食品研究、管理、生产和销售的代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扩大了绿色食品产业的国内外影响,为绿色食品工作系统、广大参展企业、中外采购商以及科研机构提供了大量的政策动态、理论研究和市场贸易信息。”
他指出:“绿博会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整体品牌形象更加突出
本届绿博会启用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设计的绿博会标识,统一了展位搭建形式,并在布展方面以省(区、市)为单位进行了整体设计,将来自同一地区的企业和产品集中起来,进行整体宣传推介,既完整地反映了一个地区近年来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又系统地展示了该地区的特色产业、龙头企业、优质产品,效果显著。消费者普遍反映,参观展会后,对各地开发的绿色食品产品有了全面的了解,印象更深刻了。采购商也反映,这样更有利于系统地了解一个地区的绿色食品发展状况,增强了开展商贸洽谈和寻求投资合作的针对性。
贸易主题更加突出
本届绿博会为了进一步突出“展示成果,促进贸易”的主题,以厂商合作、产销对接服务为重点,不仅在会前向国内外的大型食品采购和零售集团以及商业流通企业发出了1000多份邀请函,而且重点邀请了北京国绿特、大连大商集团、上海市商业连锁协会及上海高榕公司等10余家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绿色食品专业流通企业,同时还专门安排了采购商专场,使参展商和采购商更加直接、便利地进行商贸活动,采购商专场当天签约额超过7.2亿元人民币。本届绿博会首次为采购商举办了推介会,上海、湖北、吉林等省市也在展会同期举办了项目招商、产品推介和贸易洽谈等专题活动。这既丰富了绿博会的举办形式,也使绿博会促进贸易的宗旨进一步得到了体现。
企业和产品特色更加突出
本届绿博会规模虽然没有大的变化,但在各地组织的参展企业及产品中,绿色食品企业和产品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型食品加工骨干企业、有出口优势和潜力的企业和产品比例进一步增大,地方名特优产品品种、数量进一步丰富。广西高州的储良龙眼开幕第一天就销售了830多斤,江西的脐橙、黑龙江的大米等产品都深受上海消费者的喜爱,大多参展产品都销售一空,场面十分火爆,本届组委会共评出145个畅销产品奖。
展会监管工作更加突出
鉴于本届绿博会是在全社会高度关注食品安全的形势下举办的,为确保展示、展销产品的质量,确保企业规范用标,维护绿色食品品牌的公信力,中心进一步加强了监督检查工作。会前,中心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绿色食品2008上海博览会参展产品质量监管的通知》,要求各地展团严格审查和产品质量检查,杜绝质量不合格产品和假冒绿色食品,把好第一关。同时,还成立了由中心、地方绿办22人组成的标志监察组,于12月5日集中1天时间对所有展位和参展产品逐一进行现场检查,并在展会期间坚持每天巡查。展会期间,以招展组、安全保卫组为主,对展场进行了轮流巡查,以杜绝擅自转让摊位的现象,防止社会游商进入展会。从检查的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参展产品质量过硬,参展企业用标规范。此外,展会期间组委会在展场设置了咨询服务台,共接受消费者咨询2000多人次,受理投诉2 件。这些工作的扎实开展,维护了绿色食品的品牌声誉,保证了展会良好的秩序。”
他说:“关于办好绿博会主要原因:
各级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是前提
绿博会已成为农产品促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促进绿色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日益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本届绿博会,农业部、上海市、吉林省、江西省等领导专程出席开幕式并参观指导工作,部分省、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亲临指导。据了解,很多地方政府部门领导不但带队参加绿博会,还为绿博会安排了专项经费,部分地方还对参展企业实施了展会费的补贴政策。吉林省副省长、农委领导亲自组织了本省的绿色农产品推介会和项目签约仪式;湖北省恩施州州长、副州长等一行60多人组织参加了恩施州绿色食品推介会,把贫困山区的名特优农产品带到上海,推向世界;上海市农委隆重向社会推介明年即将建成的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希望全国的绿色食品企业来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落户。
各地绿办的工作成效是保障
为办好每一届绿博会,多年以来,整个绿色食品工作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为绿博会的筹备和组织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绿办主任领导亲自挂帅,统筹协调,指定专人负责,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落实组委会的各项工作。各地绿办在绿博会的招展招商、宣传组织、展示设计、贸易洽谈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为绿博会成功举办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本届绿博会组委会根据标准,评出了15个最佳组织奖和25个优秀组织奖。
绿色食品厂商的积极参与是关键
随着绿博会影响的不断扩大,绿色食品品牌效应不断增强,来自国内外的专业观众和采购商越来越多,绿色食品企业的参与积极性越来越高。由于展馆展位有限,有的省出现了绿色食品企业参展报不上名的现象。通过参加绿博会,许多绿色食品企业的产品逐步进入了国际采购集团以及国内大型超市、学校、企业、机关和军需等集团购买的视野,进一步增强了绿色食品的市场拉动力,也给绿博会注入了持久的生命力。
新闻媒体的社会宣传是条件
由于绿色食品事业理念好、品牌形象好、社会影响好,每届绿博会都得到了媒体和新闻界朋友们的广泛关注。新闻媒体的鸣锣开道,为绿博会的成功举办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也不断扩大了绿博会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本届绿博会历时4天,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食品报等中央媒体和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电视台和上海广播电台等十多家地方媒体以及相关的网站都作了集中、及时、大量的报道,为绿博会的成功举办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他认为:“对绿博会还有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五个方面:
参展产品的绿色食品比重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更加凸现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水平和特色;
需要认真筛选产品,进一步提高参展产品的档次,真正体现绿博会精品展会的形象;
进一步加强对参展企业和产品资质条件的审查,确保产品质量可靠,企业规范用标,防范假冒绿色食品企业产品流入展会;
需要进一步加大对采购商的宣传动员力度,除了组委会和上海方面积极开展工作以
外,各地绿办也要把邀请采购商参展像组织企业参展一样予以重视和加强,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和途径,吸引更多的流通企业参展;
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宣传,提高绿博会的国际化程度,扩大绿博会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对今后的绿博会他提出希望:“在我国农村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支持发展绿色食品”,这标志着绿色食品事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绿博会工作,我们要不断创新办展思路,丰富展会内容,突出展会特色,提高服务质量,继续加大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和专业化推进力度,把绿博会越办越好,办成持续推动绿色食品事业科学发展的一流精品展会,为新时期绿色食品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